顯微結構分析是通過光學顯微鏡(OM)、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、透視電子顯微鏡(TEM)、X射線衍射儀(XRD)等分析儀器來研究金屬材料、復合材料、各種新材料等的顯微組織大小、形態、分布、數量和性質的一種方法。
顯微組織是指如晶粒、包含物、夾雜物以及相變產物等特征組織。
顯微結構分析意義
利用顯微結構分析來考查如合金元素、成分變化及其與顯微組織變化的關系:
冷熱加工過程對組織引入的變化規律;
應用金相檢驗還可對產品進行質量控制和產品檢驗以及失效分析等。
故材料微觀結構檢查是材料質量管控的關鍵環節。
應用領域
航空航天、能源、機電、汽車、交通運輸、儀器儀表、家電、計算機、醫療、通訊、輕工、冶金等。
顯微結構分析的應用
1.非金屬夾雜物評定
目的:檢查重要用途鋼(如滾動軸承鋼、彈簧鋼、不銹鋼、高速鋼、合金鋼、模具鋼等)非金屬夾雜物的數量、形狀、大小與分布情況,有利于企業把控產品性能,提升產品質量。
標準:
GB/T 10561-2005 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 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
ASTM E45-2013 測定鋼材夾雜物含量的試驗方法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更多檢測相關信息請咨詢官方客服。